13日,2024明文化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开幕。本次论坛以“多彩大明 盛世华章”为主题,由1场主论坛、6场主题论坛、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、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。论坛期间,6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共话明文化前世今生,30余场活动贯穿全年。主论坛上,明十三陵陵寝开放计划同步发布。到2030年,明十三陵未开放陵寝将全部开放,明十三陵的整体历史格局也将更为完整、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。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。7月29日晚,《永恒的旋律》经典歌曲专场音乐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唱响,带领观众重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。
本场音乐会由女高音歌唱家、惠州学院音乐学院原声乐教学部主任王一晴领衔,钟慧艳、李钰波、陈梁熠、张芷茵、曾欣欣、徐逸滔、黄泳洲等共同演唱。
唱响中国红色主旋律经典歌曲
“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,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,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,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……”音乐会在一曲旋律优美、节奏明快的《九九艳阳天》演唱中拉开序幕。
《英雄赞歌》《绒花》《沁园春·雪》《乡音乡情》《映山红》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《永远跟党走》《东方之珠》《我爱你,中国》等经典歌曲随后上演。
王一晴介绍,今年音乐会的主题定为“永恒的旋律”,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红色主旋律歌曲,它们不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,还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,以及民众对未来的美好期盼。
“音乐会上唱的每首歌,我都很喜欢,每一首都让我想起年轻时经历的人和事。”今年66岁的观众刘女士提前知道歌单后,特意将每首歌的曲谱打印成册,带到音乐会现场一边听、一边唱,情到深处时还不禁潸然泪下。
十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一场音乐会
王一晴音色圆润通透,歌路宽广,深受惠州观众的喜爱。三十年来,她在惠州这片热土上潜心教学,桃李芬芳,培养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大赛中屡获佳绩。
记者了解到,自2015年以来,王一晴致力为年轻人创造歌唱艺术实践的平台,策划组织了“舞台上的成长”系列音乐会、声乐课的创新与传承——古诗词作品新唱音乐会、惠州市优秀青年歌手系列音乐会等歌唱实践活动,为惠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声乐人才。
“刚开始,我们并没有刻意要求一定要每年办一场音乐会,有种‘无心插柳柳成荫’的感觉。”王一晴说,因为她一直在声乐教学岗位之上,这要求必须站稳讲台,更要立足舞台,尽一切可能把讲台搬到舞台上,为学生搭建专业的表演平台,从而挖掘培养本土声乐人才,让更多人了解声乐文化,因此举办音乐会一直带着学生同台演出,不知不觉今年就演到第10场了。
王一晴表示,未来将坚持每年举办一场音乐会,邀请更多优秀作曲家参与改编,进一步尝试将惠州客家山歌、惠东渔歌等传统优秀音乐融入进来,让更多群众通过美声唱法了解惠州、爱上惠州。
南方+记者 糜朝霞
通讯员 钟敏玲杠杆炒股可以多少倍